介紹

一文了解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關於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最有名的兩個倡導者就是巴比特創始人長鋏和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2014 年 2 月 4 日,長鋏在巴比特官網上發表文章《不可能三角形; 安全、環保、去中心化》正式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的理論。

Untitled

2016 年以太坊開發者在 Github 上上傳一篇名爲《On sharding blockchains》的文章:The trilemma claims that blockchain systems can only at most have two of the following three properties:Decentralization Scalability and Security

安全、環保(效能)、去中心化,構成一個不可能三角形,設計一個既安全又環保的密碼學貨幣。它必然是去中心化的,比如:PPcion、Nextcoin、Ripple, 他們要麼本身就是中心化的架構,要麼是其去中心化的架構不可維持。它們本質上仍是 PayPal。比如 IP 投票制的 P2P 貨幣,中本聰起初就已經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他認爲如果決定大多數的方式基於 IP 地址的一個 IP 地址一票,如果有人擁有分配大量 IP 地址的權力,比如殭屍網絡,就有可能主宰比特幣網絡。設計一個安全的去中心化貨幣,它必然是付出資源和計算力爲代價。工作量證明是以去中心化形式,構建安全產權認證系統的第一個解決方案,也是唯一解決方案。

從實例來看,比特幣是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代表;EOS 是安全和效率的代表;基於 IP 投票的 P2P 貨幣是去中心化和效率的代表。

區塊鏈種類與不可能三角-三角難題的抉擇 - 桑幣知識+

Untitled

區塊鏈目前在開發上,去中心化、效能與安全三者是沒辦法完全兼顧的。這意味著如果希望區塊鏈網路能夠同時兼顧去中心化及安全性,那就必定要部份或完全捨棄效能(以太坊),或者同時兼顧安全性及效能,那就必定要部份或完全捨棄去中心化(幣安智能鏈),在這樣的情況下,便衍生出了不同種類的區塊鏈,包括許可制的私有鏈與聯盟鏈以及非許可制的公有鏈,以目前的技術來看,宣稱解決「不可能三角」的項目,大多都存在過度誇大的疑慮。

解決方式

這是區塊鏈結構在技術上所遇到的原生瓶頸。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透過改良Layer 1 共識機制、網路結構。又或者需要Layer 2鏈下技術,例如側鏈、子鏈或跨鏈等新技術的成熟才有機會突破。

分散式共識機制:紀錄資訊權利

鏈下擴容:Layer 2

區塊鏈形式

Untitled

區塊鏈 Blockchain - 不可能三角 Impossible Triangle

目前現有的區塊鏈網絡均無法同時滿足這三方面,舉幾個例子:

解決不可能的三角問題:模塊化